网站首页
学院新闻
【好课堂·好老师】刘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编辑:谢传斌         日期: 2016-04-25  点击:

刚走进教室时,你也许并不会发现这位老师的与众不同,但当课程开始之后,你就会被她丰富多样,灵活有趣的授课风格所吸引。她就是美术学院设计专业教师——刘畅。她关注时事,课堂上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到领悟视觉传播的魅力;她年轻幽默,让原本缺乏活力的专业课堂变成笑声徜徉的知识海洋;她备课认真,是美术学院新鲜教学力量的注入者;她平易近人,是学生学习上的知心朋友……

我如果是学生,我关心什么?我愿意用什么方式去接受新的知识以及接受什么样的知识?自从刘畅入校以来,她就站在学生的角度,不断地探索着、思考着。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她看来,学生如果对教学的内容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自然也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刘畅就是这么坚持着、实践着。在她的带领下,课堂上没有再出现迟到、旷课的现象,课程的教学进度如期顺利进行,很多同学由以前松散、懈怠的学习状态转换成为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地思考自己未来的良性模式。

以“拾荒”精神,创新授课形式

视觉传达设计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但目前的课程授课方式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对于学生来说,理论只能作为最初的敲门砖,如何利用好有限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在接受理论学习的同时又能提升实践能力是教师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刘畅老师为此颇费了一番心思。每次上课之前,除了准备课程需要的演示文稿外,她还会携带大量的专业材料供同学们开阔眼界。同学们总会在早晨看见她拖着一个行李箱来到学院,行李箱里装的都是她逐年收集的专业材料。刘畅经常跟学生说:“视觉传达这个专业需要‘拾荒’精神,作为一个‘专业人’无论出门去哪,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都要积累,因为总有用上的时候。除了必备的文稿和材料,她的课堂上还会经常出现游戏环节,让学生感受设计的魅力。在她的课堂上,同学们不再是“低头族”,而是一群聚精会神地听她讲课的求知者。究其原因是她能够灵活地运用了教学大纲、总是能呈现最鲜活的实际案例,有时候甚至会是近两日微博头条消息。这样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不仅减少了理论课程的枯燥乏味、同时又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让学生们真正地参与其中,去分析、去发表自己的观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这样的上课习惯刘畅一直保持至今,同学们喜欢她的课程,她也乐在其中!

因势利导,激发学习动力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刘畅注重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教会他们如何处理自己的专业学习。以往,很多学生只注重课堂内的学习,课程结束了便将所学知识都抛之脑后,导致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最大的成功不是别人逼着你去前进,而是你自己逼着自己前进”,刘畅老师在课堂上是这样说的。我为什么学习这个专业?我以后能做什么?很多学生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刘畅老师除了讲授专业知识,还会帮助学生认清自我,教会他们如何处理自己的专业学习甚至人生的迷惑。她告诉自己的学生要主动寻找专业学习的内在动力,而不是依靠各种奖惩的外在鞭策。刘畅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参与课外调研实践,寻找自己的兴趣激发点,自觉去钻研和实践。课堂之外,她利用各种社交软件和学生增加沟通。作为一名教师,刘老师自觉地担任着一个领路人的角色,不断地鼓励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寻找属于自己的学习动力。

做“同龄人”,助力学生提升自我

“互动是每一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很多问题的答案都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自然呈现出来的,这个过程更多是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美术专业负责人陈琳这样评价刘畅的课。

刘畅讲授的课程既有专业主干课程,如《编排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也有专业基础课,如《平面软件设计》《色彩构成》,每一门课上课之前她都会了解这门课前后的课程教学情况,给学生的知识结构做一个连接性的梳理。

也正是因为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刘畅常常被学生称为“接地气”的老师。她曾说过,教一门课如同谈一场恋爱,如果只有一方努力,这个课程就难以取得既定的效果。当细心的刘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因为性格内向或者对专业不感兴趣、不愿意跟任课老师交流时,她就会以一种同龄人的姿态和学生接触,主动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的根源,然后她会以自身为榜样去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当她教的一门课程结束后,很多同学不仅多了一位令人喜爱的老师,也多了一个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

“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学生之所想”是刘畅老师一直践行的教学理念。在学生的心里,刘畅亦师亦友,刻苦钻研、用心倾听、勇于尝试,她用切实的行动创造了富有时代感、人情味的和谐师生画面。她用真心启迪思想,用智慧提升兴趣,用心、用情、用力培育学生,谱写出了一曲华美的教学乐章。(美术学院)

 

(图左为刘畅指导学生进行插图画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