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下午,“知美守艺”第四讲开讲。本次讲座邀请了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传承人项德胜老师,在花津校区2020303教室为校公选课《徽州非遗十七讲》的学生带来题为《徽墨与中国书画的关系》的学术讲座。
讲座中,项老师用淳朴的语言为同学们介绍了徽墨的历史与沿革,徽墨对中国文明史所起的作用和贡献,徽墨的原材料和种类、制墨的工具、制作过程,徽墨和墨汁的区别以及徽墨的鉴赏与保管,引发了同学们的好奇与关注。项老师认定自己一生与墨结缘,钟情于墨香天地,在徽文化特色中守护和传承徽墨技艺的“前世今生”。项老师的《七弦琴》、《清明上河图(局部)》等的诸多获奖作品大多取自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传说、民间故事、佛教题材、徽州建筑等,令现场同学大开眼界,惊叹不已。他指出,徽墨的保护传承要守住传统制作技艺,追求表现方式的不断创新。只有走传统与创新结合之路,徽墨才能越来越有生命力。
最后同学们都踊跃的提出自己对徽墨的疑惑,项老师为大家解惑答疑,让同学们对徽墨的起源、制作、特点、艺术价值等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拓宽了同学们的文化视野,促进了专业学习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