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院新闻
讲座回顾“知美守艺”第十六讲——宋伟:《人文艺术视域中的艺术史研究》纪要
编辑:谢传斌         日期: 2020-10-20  点击:

20201013日晚上,“知美守艺”高端学术讲座第十六讲顺利举办。本期主讲嘉宾为东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伟老师,讲座题目是《人文艺术视域中的艺术史研究》。

讲座伊始,讲座主持人、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陈琳教授简要介绍了宋老师的学术兼职和研究领域。宋老师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评审专家、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理事等职。宋老师长期从事美学、文艺学、艺术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在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宋老师的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百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项;著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等奖项。

讲座开始后,宋老师首先对“人文精神”概念进行了阐释。人文的理论区分了人文精神和人文科学。为方便集中探讨,本研究将以人文领域的书籍为例进行讨论。

随后,宋老师分析了潘诺夫斯基所著的《作为人文学科的艺术史》一书,本书涉及到了人文领域的艺术史或美术史。接着宋老师分别列举了贡布里希的《艺术与人文科学的交汇》、卡西尔的《人文科学的逻辑》、康德的《人是目的》以及朱光潜的《谈美》。其中重点分析了康德开放了“哥白尼式革命”。以及朱光潜的书中提到的“我们对于一颗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和美感的。

最后,宋老师提到艺术创作要有人文精神做支撑,学会用多个角度理解艺术。

讲座结束后,陈琳教授加以总结。今天晚上宋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讲座非常精彩,我的感受是想要更好的进行艺术创作,必须得提升自我的人文意识,尝试着换个角度理解艺术,会使我们的艺术作品达到更深的层次。

互动环节:

1.Q:现在很多艺术作品都达不到更高的层次。请问宋老师,如何提高自己艺术作品的层次?

A:宋伟老师:很多人创作艺术作品时总是局限于仅关注有关艺术的资料。其实可以换个角度理解美术,比如可以通过了解人文领域的书籍文献,在艺术作品中注入人文思想,或许会使作品更有深度。

2.Q我们学习艺术专业,被身边的朋友亲戚所误解,甚至是排斥,在众学科中也是最不看好的,但当代生活各个城市都会举办画展,有美术馆和博物馆等的存在,说明这个社会时代还是需要美术的,请问宋老师,这种矛盾感怎么理解?

A:宋伟老师:正如朱光潜的书中提到的“我们对于一颗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和美感的。一颗古松对木材商人而言就是实用而功利性的,而对于自然科学家来说是具有科学性可研究的,对于画家而言是可欣赏的美。因此世界是需要人文艺术熏陶的。

3.Q:最近几年跨媒介艺术盛行,请问宋老师,对跨媒介艺术有什么认识和观点吗?

A:宋伟老师:跨媒介艺术是需要打通不同媒介的,也是可以涉及人文精神领域,帮助跨媒介艺术到达更有深度的层次。